据新华社消息,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全文共九个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其中,在第七部分的“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中,提出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
在第九部分的“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的“(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
社会工作再次被纳入中央一号文件,这意味着党中央对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重视。然而除此之外,和去年相比,中央一号文件仍有不少异同点值得关注:
01、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与2022年比较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相比,两份文件名相同。
回顾2022年,全文共8个部分,包括: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与2022年相比,2023年新的表述主要有: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及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02、过去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
2018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键词:乡村振兴。
2019年2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关键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020年2月5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关键词: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2021年2月2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2年2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可以发现,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关键词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意味着,社会组织、企业等公益力量将迎来大的发展机遇。
03、社会组织等公益力量可以做什么
《意见》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那么,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社会组织等公益力量具体可以做什么呢?
通过对文件进行了梳理,社会组织等公益力量在(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九)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等上面都可有所作为。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十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兜底保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十五)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更加注重扶志扶智,聚焦产业就业。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帮扶,持续推进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创建。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其他产业帮扶项目。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
(十六)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成效监测评价。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帮扶项目的金融支持。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脱贫县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带动脱贫县更多承接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调整完善结对关系。研究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五、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八)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
(十九)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
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十五)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厕。加强农村公厕建设维护。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二十六)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
(二十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着力加强薄弱环节。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县域统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乡村医生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
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二十九)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
(三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
九、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三十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
(三十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教师“优师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三十三)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养老服务联合体。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