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省市“双百工程”文件相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双百工程”社工掌握和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技能,不断提升兜底民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在深圳市民政局指导和福彩公益金资助下,11月4日下午,深圳社工学院邀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张和清在社工网院平台为我市双百社工开展专题授课。
课程开始前,由深圳社工学院介绍本次培训背景及重要性。本次课程中,张和清教授详细讲授了打通两个“最后一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的“双百”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张和清教授强调,深入村居社区、打通两个“最后一米”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立专业信任关系。中国特色就是从群众路线开始,本土化就是摸到服务对象的“根”。
从专业工作层面,“双百”社工采取“三同”工作方法:同吃同住同劳动,用群众工作方法去建立专业信任关系。“三同做好了,社会工作就起步了。”张教授如此说到。为了卓有成效地指导工作开展,双百社工通过“53111”即五年愿景+三年规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形成“目标-计划-过程-跟进-管理-评估”的的专业体系来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此外,课程还详细介绍了“双百工程”社工是如何在以人(社区)为本的专业价值观指导下,“双百社工”完成“建立关系、摸清情况、聚起人气、找准方向”四大任务,坚持“十要十不要”的重要原则,主动融入社区,进行社区评估行动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大方向、三重境界”的“双百”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张和清教授指出:“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道路,这条道路应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本土意涵。”即要发展本土化的专业社会工作,而非专业化的本土社会工作。伴随这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兜底民生要从“兜得住”向“兜的好”转变,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社工应当成为政策的使者,将政策文本变成政策实践,把福利送到人民的灶头、炕头、心里头。
最后,张和清教授通过在线方式勉励深圳双百社工:既要反思实践的过程,并将实践经验概念化、实务模式化、理论化,将实践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同时在后疫情时代下,也要对自己进行回看,看到高山流水、激流险滩,关注到生命历程和照顾到职业生涯,持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