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而立的致意 棱镜之下的彩虹
——2016上海市静安区社会工作外向型专题培训(深圳) 纪事
上海和深圳,跨越了地图上的一抹圆弧。两座城市都是临海而设,有着相似的气质,却也因为海风有别,有着各自的特色。社会工作已经在两地开花结果,形成了沪与鹏的两种气派,但兄弟之间的相互致意却从未间断。
当社会工作在两地各自建立家业的同时,双方系统而持久的互动也随之展开。社会工作各自的文化,丝毫没有引起对立的局面。深圳的社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而上海则虚怀若谷,频繁而亲和的对话跨越城市的边界,使得双方都得到了借鉴,并在工作上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
上海市静安区遴选谋臣武将,分批次组织党政干部赴深圳交流学习,开启了2016年度社会工作交流的新篇章。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为此精心设计了交流方案,带领上海朋友深入调研街道社区,拜会社会组织总会,了解社区运作模式的具体情况,考察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以及社会组织党建。
深圳的社区永远保持着创新的干劲,已经逐步形成了独到的“服务模式”,成为社区服务的新模板。而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以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是此次交流的“启发点”,同样给上海朋友留下深刻印象。社会工作是一项扎根土地的事业,深圳的社会工作发展是与这片土地分不开的,但恰恰是因为共同服务为民的精神气质,使得上海与深圳能够去跨越地理、创新转化。上海市静安区的党政干部一行,正在充当社会工作交流的文化使者,是推动探索社会工作创新的活跃力量。
学院在社区治理创新方面始终注重发挥引领作用,在转变治理方式、积极探索治理新模式、推进服务创新,力推社区基金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敏锐地探究社区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学院认真对待差别化的民生事务,确保创新发展不落俗套。学院以勤勉专业、稳健谦卑和开放共享的培训精神,保证了所有课程内容的“成色”。
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会正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独到的作用,培育社区公益组织的企业型非公募公益基金会,扮演着社区公益事业的“输血者”、“风险投资者”的角色,所有这些都深度整合在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开发的专题研究班课程中,从上海静安区学员们的惊喜回馈里,学院也体会到了这些努力的价值感。
培训与参访业已是国内各地党政工作文化交流的一种常态。静安区的党政干部团队虚心真诚的态度与敏锐的洞察力也让学院心生敬佩。在不同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高级机构里,两个城市社会工作文化的相遇,使得文化交流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此次上海市静安区党政干部,分四批次进入深圳的社工世界,最后历时24天,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深圳的发展现状、趋势、理念与格局,推动了社会工作文化交流的现象化发展。这次交流学习增进两大城市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日后更加密切的创新互动打下了基础。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工作学院,是深圳社会工作的一位导游,是社区文化的一副棱镜,正在不断吸引新的同道者,打造新时代社会工作的文化景观。